王雷饰演《我们的河山》男主角庄埼风。出品方供图
1937年7月7日,战略要地山东崮城县城的大街上,报童急急叫卖着的报纸和青年学生匆匆的脚步,给人们心头带来不祥的阴影,但这里仍是一片和平的市井风貌,洋溢着浓浓烟火气息:街头货郎的拨浪鼓声和人们为杂耍表演的喝彩声相交织,饭馆里山东琴书艺人唱的《三国演义》和茶馆里山东快书艺人“表一表好汉武二郎”相映成趣……
这是正在热播的电视剧《我们的河山》开篇一个4分钟的长镜头,为随后战火带来的巨变埋下伏笔。这部剧从山东沂蒙山普通人的生活切入,表现全民抗战,具有厚重的质感和牵动人心的力量。近日记者采访该剧主创,请他们分享创作过程中的幕后故事以及如何将导演毛卫宁要求的“历史真实、战争真实、生活真实”贯穿始终。
细节考究
“真实才能可信,可信才能共情。”制片人王珏说,“我们完全按照真实的历史脉络,以小切口、普通人表现大背景、大主题”。剧组将故事背景和拍摄地放在山东农村,正是由于山东不但在抗战中贡献卓著,素材丰富,而且孔孟之乡的山东人民骨子里的侠义与血性尤为突出,如著名的渊子崖保卫战,展现了普通民众自发抗敌的惊人勇气,与该剧核心主题“兵民是胜利之本”高度契合。
古稀之年的编剧刘戈建两次深入沂蒙山区采风,挖掘抗战故事。他为了研究山东抗战史而查阅的史料堆积如山,笔记有厚厚一沓,剧本大纲长达17万字。
剧中的细节真实体现在方方面面。如第一次和日军战斗时,游击队缺枪少弹,战士们紧张、鲁莽,但8年后游击队成功端掉日军大型据点,展现出我方武装力量的成长。对一些反面人物的塑造,刘戈建也坚持尊重历史。比如他反对将土匪“感召”为好人,因为根据史料,他们往往非常顽固;对叛徒也绝不“洗白”,而是真实表现其信仰动摇和人性缺点。
该剧在生活质感的营造方面下足了功夫。王珏的手机里有一条视频:服装部门在水泥搅拌机里放上石头,24小时不停地搅拌,把大量新做的服装洗毛、做旧,“机器哐当哐当响个不停,最后很多石头磨成了鹅卵石”。剧中根据地麦浪翻滚的壮美场景非常动人,实际上这部剧开机时已经是九月,过了山东的收割季节,剧组秋季播种的麦子又长得不够好,最终工作人员把前期收割储存的麦子“手动”一点点插回地里,呈现了荧屏上的大片金黄,带给人丰收和希望。
表演可信
这部剧里的大部分角色说的是山东味儿的普通话,男主角扮演者王雷形容为“普通话的字,山东话的音”。他说:“这部剧讲的是山东的抗日故事,就得带有山东人的气质。语言是很好的切入点,增加了可信度和丰富性。”
“会演的演员演人,不会演的演戏。”王雷说。他光是准备这个角色就用了一年时间,最后觉得自己和庄埼风成了好朋友。王雷主动设计了庄埼风的标志性造型——戴一副眼镜,甚至连眼镜在剧中何时被打坏、何时重新配好等细节都精心考虑。在王雷看来,庄埼风是一条纽带,用情感、智慧和信念将“兵”与“民”融合在一起。“庄埼风的成长有自己的逻辑,不是一上来就什么都懂。初期他有点过于理想主义,在村里组织抗日救国会时,给老百姓讲大道理,很多人听不进去。后来他进行了反思和调研,从解决农民最实际的吃饭问题入手,减租减息,工作逐渐开展起来。”至于他和刘竹梅的爱情,他始终十分克制,他们的爱情表现也十分含蓄,王雷认为,这和当时日寇入侵的大环境有关,也是人物的性格使然。
王珏特别提到,剧中一些看似不起眼的配角非常打动她。比如曾被大家唾弃的地主小老婆符花,为掩护村民撤退而牺牲;刘县长夫人和庄埼风父母为了不拖累亲人剿匪除汉奸,毅然跳崖,用生命书写大义……讲好这样的案例,就讲清楚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从何而来,人民的力量如何凝聚。
王珏介绍,当时选演员的标准是“热爱这个戏”和“与人物贴合”,而非流量。进组后演员们全情投入,非常“卷”:张治平的扮演者张天阳一进组就拿着手机备忘录找制片人、导演反复讨论角色和表演;山下聪的扮演者李京沐从零开始硬背日语台词,每晚背到后半夜。饰演刘竹梅的陈钰琪此次的表演也突破了以往形象。更值得一提的是:拍摄过半时,有两名年轻演员深受作品和角色触动,郑重提交了入党申请书。
在技术方面,这部剧采用了4K超高清拍摄,显著提升了战争画面和农村夜戏的细节表现与层次感,而且便于后期调光调色。“毛卫宁导演希望用新的‘抗战美学’和大片质感还原当时粗糙而真实的生活状态,还专门请了一名海归视觉导演共同打造这一美学风格。”虽然成本显著增加,但王珏认为是值得的,“好钢用在了刀刃上”。(记者 苗春)
评论
- 评论加载中...